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系统地掌握专业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常识,具有较宽的常识面。具有独立获取常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常识、港口流动机械、内燃机构造与原理、港口固定机械、电气运行与控制、港口电气设备、物流基础、港口安全教育等课程组成。

二、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

1、内容:

自2005年我校在营港股份鲅鱼圈港实现首批110名学生就业以来,包括我专业在内赴港就业规模保持在平均每年200人左右。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校企互动常态化。专业教师每年到营港股份参加学习和培训,营港股份固机分企业郭雷等四位工程师到我专业授课,在不断地交流过程中,大家与企业在教学课程内容上达成共识。在以往积累的相关材料的基础上,对港口流动机械、港口固定机械等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设计电子教案、电子课件、多媒体视频、图片等,并分阶段完成各课程的校本教材、实践操作引导材料等

2、思路:

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与企业专家一起研讨确定课程内容,征求专家意见,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改进,详见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教学资源开发方案

三、校内外实习实训设施建设

1、校内实训室建设:

在原有实训室基础上,完善电机电控实验室、电气运行实验室、供电实验室、发动机实验室,建设港口电气设备实验室、门机岸桥实训车间、叉车装载机实训车间。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继续加强与营港股份、新东北电气、鞍钢鲅鱼圈分企业等企业的合作,充分调研企业行业对于学生的要求,掌握就业学生的工作情况和反馈意见,做好第三学年的校外岗前培训。

3、思路:

自制、合作研制、采购相结合,与营港股份固机分企业、天煌教仪等企业广泛开展合作,确保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保质保量完成。

四、教学模式

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的对接岗位主要包括固定机械和流动机械,结合本专业已有的教改实践,流动机械部分的专业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固定机械北方的专业课程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目标是相同的,使大家的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系统地掌握专业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能力培养

1、职业素质:

(1)内容:主要包括身心健康、遵规守纪、爱岗敬业、乐观向上等

(2)方法:远足训练,企业参观、毕业生和企业专家讲座、课堂着装与纪律、理实一体化教室环境等

2、基本常识

(1)内容:机械制图、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常识、港口流动机械、内燃机构造与原理、港口固定机械、电气运行与控制、港口电气设备、物流基础、港口安全教育等课程的基本常识点。

(2)方法:深入企业调研,结合毕业生反馈意见,建设各专业课程的基本常识平台。

3、专业技能

(1)内容:主要有中级电工操作技能、液压气动元件安装、港电设备安装维护、流动机械设备拆装维护等

(2)方法:采用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教学和实习,安排港口固定机械、流动机械专门化训练,组织学生参加劳动部门举办的证书考试等

六、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

1、突出实践教学地位设计理论与实践并行的教学过程注重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教学内容的实施过程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教学任务确定后,首先教师帮助学生进行项目分析,讲解相关常识点,明确该项目要解决的问题及关键。然后,学生分组独立设计并运用实训设备,练习硬件接线、参数设置并进行运行调试,最后进行项目的评价和总结

2、建立有效的学生成绩考核体系在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理论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学生边学理论,边进行技能训练学生最终成绩技能训练的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按权重综合评定。依据考核方案在学习训练过程中逐项评定成绩,使理论、实践、考核三者同步进行,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和综合性。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