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课程与理实一体化课程实施情况
?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内涵,在认真总结原有职业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的先进职业教育理论和经验,我专业推出了项目教学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实施一段时间以来,到底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问题,为此,大家进行了调查、座谈和研讨。
现将基本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我专业开展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工作内容:
(1)制定专业教学计划
确定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专业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港口机械运行与维护所必需的理论基础常识和专业常识,具有较强实践应用能力的胜任在港口生产一线岗位工作的中等技能型技术人才。
学生毕业后,面向港口固定机械、港口流动机械、港口物流、大型起重运输机械,从事港口机械及电气设备的操作与运行、维护及相关技术管理等工作。
(2)确定人才培养方案
使大家的学生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系统地掌握专业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常识,具有较宽的常识面。具有独立获取常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
(3)制定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实施方案,在《内燃机构造》、《液压与构造装置》、《流动机械维护》等课程实施项目教学。
(4)制定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施方案,在《港口电气设备》、《电气运行与控制》、《港口固定机械》等课程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
(5)建设工学结合教室,完善了发动机、液压、流动机械和港口电气设备、电气运行、电机电控实验室,与营港股份固机分企业合作,新建门机、岸桥模拟操作实训装置,基本上能较好地满足教学、实训的需要。
(6)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参加继续教育,另一方面是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和参加企业生产实践。杨军身、杜文蛟获得沈阳理工大学工程硕士学位,高生存获得沈阳农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马宏达、贾贇、孙恩祥、曹申等参加吉林大学工程硕士学习,杨军身、曹申、马宏达、贾贇参加国家级培训等。
(二)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成绩:
推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的全面改革。在这次改革过程中,教师、学生都有很深的感触,教学观念、教学管理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与培养职业教育人才的先进理念越来越贴近。
(1)优良的环境和设备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条件
实验室的各种设施(实验设备,电子白板,桌凳,贮物柜,用于多媒体教学的投影仪、音响、电脑),为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极佳的条件,师生的互动、教学信息的增大、新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实施都有可靠的保障。
(2)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为了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习最新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学校聘请专家进行了多次讲座,通过这些,教职工的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给学生承接、设计和查阅一个好的工作项目,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通过一个项目的实例把本节内容讲解好,是对教师再创造能力的大力培养,使教师在总结、学习和设计项目实例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发挥。
(3)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项目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思路是先用后懂,边用边学,旨在引导学生先感兴趣后主动学习,先发现问题后解决问题。在课程中实施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实践强、使用广、联系多。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把多门课程的常识和技能综合分析和应用,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注重操作技能训练,更重要的是切实提高学生的心智技能,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能力。
(4)提供了一种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途径与方法
项目教学从计划开始,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实践”到总结,是一条螺旋上升的辩证实践方法。实施操作运行,思考建构常识,实际训练技能,项目作品构思创作,参与小组讨论交流,上台演示讲授答辩,师生研讨评价小结等自主过程,有利提高学习活动、社会活动、职业活动的效率和效果,有利提高能力,有利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5)有利于教学内容与课程的改革
中职教育进行课程项目设置,离不开专业常识,离不开技术技能,离不开有关职业岗位所需的内容。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有利于推动以职业实际工作为导向(职业本位)的高职教学内容与课程的改革。
(6)有利于推动教学管理改革
?项目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有利于推动“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工作的改革。教师不是学生具体学习过程的主导者,不起直接的主导作用,而是引导、引导、协导者:是项目内容的设计者,项目计划的制定者;是动态教学的调控、管理者。实施项目教学,学生的自主性强。自由度大;教师备课量增加,动态管理事物多,要求也高;学习质量评价出现多元综合复杂情况。思考教学管理如何适应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推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
(7)我专业多名学生参加省市中职技能比赛,取得好成绩。2012年我专业10级迟德鑫、刘万奇、王长陆、吴纯成同学参加营口市中职电控线路安装调试技能比赛分获二、三等奖,2013年我专业11级袁家赢、于洪锋同学参加营口市中职电控线路安装调试技能比赛分获一、二等奖。
(三)存在问题:
(1)部分教师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改变
经过学院几次教育理论讨论学习,绝大多数教师都能较好地理解最新的高职教育理念,并自觉地结合教学岗位运用于实践当中。但是还有少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原有的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和教学经验中,不能接受新的理论与经验,还是以教师为中心,采用老办法,学生的兴趣提不上来,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大幅度地提高,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距较远。
(2)新教学法实施方案有待完善
以实践技能为重点的教学模式,至今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形成完整的教学实施方案。项目教学法在不同的专业课程实施过程中,加进了不同的内容,所以使得对它的理解有不同的版本。大家专业在此基础上,根据课程的特点,又赋予了它新的内涵,但是如何进行,还缺乏科学的实证,更没有在此基础上科学的评价体系。
(3)工学结合的具体落实还存在差距
工学结合在最终的目标是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训、实习是关键环节,而且要使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一致。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和实习两个环节要占整个教学过程的近50%或更多,那么学生做什么,肯定是项目(主要应是实际的企事业单位设计项目、或是比赛的设计项目、或是教师布置的作业项目),如果全是教师的作业项目,那么学生的兴趣肯定难以激发,达不到项目导向的培养目标。
课程的设计还没有完全与工学结合的要求吻合,特别是要将相关课程进行综合,减少相关课程的教学时间,多留出生产实践的时间。具体的设计要与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多多联系,征询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4)学生基础能力参差不齐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能力、基础常识、学习态度等
(5)师资力量和班型
实践表明,实施项目教学时,每一节课需要两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的教师;同时多达30几人或者超过40人班型,实施起来困难重重。
二、建议及对策
(1)进行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完善实施方案
项目教学法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并且在反复实验的基础上,形成完整的实施方案,再进行全面的推广,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每个课程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操作调整。
(2)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法应把握下以下环节
1、 选择合适的课程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合适”,首先要有目的地去选择项目,所选项目应包含教学计划内要教的各学科的内容,这样才能在完成项目的同时,保证学生掌握应学习的内容;其次是项目的完整性,项目从设计、实施到完成必须要能够有一个完整的成品出来,作为项目的成果,使学生完成项目后有一种成就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要能做到得心应手,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大量的准备工作,估计项目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等。
2、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因此一定要调动学生参与项目教学的积极性。如果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项目教学就没有办法进展下去,教学效果可能还不如传统的教学方法。其实要调动学生参与项目的积极性,方法很多,比如:利用校内外各种媒体进行宣传,采用赏识教育法,展示项目成果,并将部分设计报酬作为回报奖励给学生,使之有一种成就感等等。
3、 小组工作。教学的实施,不可能靠老师或个别的学生,相反,如果全班学生一起完成一个项目如果项目容量不大,往往也会失去其本身的意义。分组教学是工学结合教学法常用的模式。分组前老师必须要熟悉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实际上就是教学对象分析),分组时让学生自由组合,然后教师再进行调整。一般每组3--5人,最好不要超过8人,必须使每组好、中、差的学生搭配合理,培养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然后给每个组分配任务,教师应将事先准备好的书面工作计划发给每个小组检查核对以便更好地进行工作。
4、 成果检查与评价。教学评价也就是检查项目成果,进行成绩评定。如果只检查结果的话,小组内每个同学的成绩相同,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应对项目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比如:观察小组工作中哪些学生是主角,做的工作多而且重要,哪些同学处于次要地位,是在别人的引导下工作的;和不同的学生谈话并提出一些问题等。另外,常常有一些学生的结果和老师的不同,但是只要学生说明原因,理由是否充分都应该肯定,并予以引导、表扬和鼓励。
(3)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与项目教学法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应制定完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专职教师的管理、评价、激励机制要建立,要明确教师的责、权、利,既要激励教师进行项目制作,又要确保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的实现,不能让教师放羊式教学。二是各处室如何管理协助的制度。三是对设备财产的投入、使用、维护的制度。四是与企业合作,进行工学结合的制度,既要保证生产实习时间,又要能完成教学计划,使学生真正得到实践的效果,不走过场。
(4)实施配套的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要与项目导向相匹配,特别是在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时,不能老是套用别人的模板,对课程的重组和开发一定要与行业的发展状态相适应,要敢于进行大力度的改革。
总之,项目导向的教学改革,还有许多值得大家总结的地方,但是只有不断地探讨、试验、修改、完善,才能真正地形成我校的特色,真正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