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改革方案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改革方案

一、课程改革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格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们的教育需求得到满足。

钳工技能是我校机电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在《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中发现,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总让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没有主动的获取常识的积极性,学生普遍觉得钳工技能训练枯燥无味,又脏又累,新鲜感一过去,就开始缺乏兴趣,提不起精神,纪律涣散。为了扭转这种局面,提高钳工操作技能,需要对钳工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二、项目教学法先容

“项目教学法”是以现代认知心理学思想、自适应学习理论和探索性学习架构为基础,采用类似科学研究与工程实践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人人参与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它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全过程。其目的是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科学研究和分析问题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等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法”的实行全过程包括收集信息、确定项目、制定计划、实施落实、成果展示与结果评价等。一般情况下,其基本程序和模式至少应包括以下4个阶段:

1.确定项目任务

首先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意愿。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要完成的项目。 ???????

2.学习相关常识

由教师讲授与本项目相关的常识链接,学生讨论的方法。

3.项目实施

确定学生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并按照自己制定的步骤和程序有效地开展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碰到问题时要求及时地与同学或引导教师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4.检测评分

?对项目实施过程以及完成的成果,引导教师进行检查、考核和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和评判项目实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成绩评定的原则和本项目的整体分析。

师生共同对项目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总结,并对学生或学习小组在该项目中的表现进行互相评比,结果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最后将项目的成果全部进行归档保存或集中展示。

三、项目教学和常规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之间的区别

项目教学法和传统的教学、实训和实习等环节对比具有明显区别,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项目教学可以作为一门独立的实践性课程,已经不再是某门理论课程或主干课程的附属,也不再局限于某个学科和课程。而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涉及的常识和技能至少在两门课程以上,甚至于跨学科。学生通过项目的参与和亲自动手,巩固了所学的理论常识,提高了操作技能的水平,特别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相互支撑。

2.项目教学的引导教师不再是教学活动的惟一中心,而是从传统教学的主角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监督者和学习辅导者。在整个项目教学中只有在第一阶段明确项目任务时以教师为主。在随后的第二、第三阶段,即制定计划和项目实施两个阶段学生逐步成为教学的中心,教师在把学生引入项目中后退居到次要的位置,随时准备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最后的两个阶段则是教师和学生共为中心,进行总结评估和分析得失。

3.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常识和技能的获取,通过以上5个阶段而形成一个完整的行为模式,学生的计划、组织、分析、合作和评估等非专业的社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而社会能力正是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体现从业能力的关键能力之一。

4.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由传统的被动学习(要我学)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传统实践性教学方法往往是封闭的、单向的、灌输式的;而项目教学法则是开放的、双向的、互动式的,具有较多的自主学习的成分,不少项目学生可以将已经掌握的常识进行综合运用和自由发挥,减少了条条框框,与引导教师可以进行更多的平等交流,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对引导教师的要求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可以将常识和技能学活,更能激发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也是将来学生从业能力的关键。

6.项目教学一般都以团队学习的形式进行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培养他们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能力。特别在我国多为独生子女,合作能力先天不足,在教学环节中潜移默化加以锻炼,尤为重要。

7.项目教学中教师尽管不再是绝对的主角,但工作更重、责任更大,需要在项目实行之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要确定项目内容、任务要求、工作计划、评价方法,设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要考虑项目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项目的承受能力等。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把握每个小组乃至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引导、保证进度,正确评判、不失公平。

8.项目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引导教师不仅要求讲授理论,还要能讲授实践课程;不但要会讲,还要动手做、给学生做示范,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并能说明、解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任何问题。所以“双师”(教师、工程师)乃至“三师”(教师、工程师、技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项目教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四、课程实施项目教学改革的主导思想

1.优秀项目的设计是项目教学成功的关键

项目的设计要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既要与书本常识紧密结合,又要有一定的想象空间,让学生既能运用所学的常识,又可以自主创新,项目的难易程度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确定。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让几乎每个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都能完成规定的项目活动任务。总之,项目的确定不是一件轻松随便的事,需要教师们经过多次的研讨,紧紧结合岗位能力的要求来确定。

2.项目实施过程是项目教学的核心环节

项目确定后,进行项目实施动员,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学习动员工作,让学生了解项目活动教学的意义、项目应完成的功能、项目活动所需的技术与学习方法、实施流程及考核办法等。教师先期实施完成该项目,一方面对项目有全面的了解,便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另一方面可以展示案例效果,以增强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活动教学中来。教师在实施项目活动时,要充分设计好各个环节的活动,提前做好准备,并在实施项目活动中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安排,在项目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经常需要临时调整教学设计。因此,在项目教学法的实践中,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和应变能力。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认真对待项目活动中的每一环节,以保证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项目活动内容。

3.总结评估是项目教学的重要环节?

项目完成后的总结评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首先,让学生表达、分享自己都学会了什么,总结项目教学活动对他们的意义。通过总结,使学生找到自己理论及操作技巧上的不足,以及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与体会。然后,教师要在评估中指出项目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教师要总结比较各组的特点,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各自的长处,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总结评估中得到提高。最后,进行项目完成后的综合评定,由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的评价结合,对学生个人在项目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团队精神及成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1.成立课程改革研究小组

于2011年10月成立课程改革专项研究小组:

组长:邓涛

副组长:高业大、杜文蛟

成员:赵艳、郑文赢、潘修玉、邱鑫

2.调研学习收录材料

成立课程改革开发小组于2011年10月开始进行课程改革调研,整理相关材料。

3.于2011年10月明确改革思路、内容,人员分工、任务划分及时间段划分事宜。

4.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实施课程内容首次编写、开发及试用。

5.于2012年6月所有相关材料成稿,即:《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电子教案、《钳工》实训引导书、《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校本教材、《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课件、《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试题库、《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视频库。

六、课程改革具体内容

以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和达到钳工中级工水平为培养目标,以项目教学法为手段,以工学教室为实施课程基础,深化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改革,将课程内容及实施过程经过深入调研学习做项目教学改革如下:

1.调整教学计划与课时

将课程安排周6的教学进度,同时将6个学时调整在一天集中进行项目教学,从理论到实践,完美结合,加深印象。课程结束后安排2周集中实训,进一步巩固所学常识并进行综合性应用提高技术水平。

2.课程教学项目核心内容设定

项目教学具有完整性的特点,《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的项目涉及制图公差、测量、金工、机制工艺、机械加工等多方面学科常识,因此项目内容的设定是否合理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后的《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项目内容按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一般性到复杂,并按照掌握常识的自然规律进行设定项目核心内容,并由此为主线编写开发课程标准、校本教材。将项目核心内容设定如下:

项目一 ?钳工入门及安全教育

项目二 ?锯割

项目三 ?锉削

项目四 ?划线

项目五 ?錾削

项目六 ?钻孔

项目七 ?锪孔

项目八 ?铰孔

项目九 ?攻螺纹

项目十 ?套螺纹

项目十一 ?单项综合训练

项目十二 ?综合训练

3.课程实施项目教学课时安排

课程内容

学时安排

项目一 钳工入门及安全教育

6

项目二 锯割

6

项目三 锉削

6

项目四 划线

6

????项目五 錾削

6

项目六 ?钻孔

6

项目七 ?

6

项目八 ?铰孔

6

项目九 ?攻螺纹

6

项目十 ?套螺纹

6

??单项综合训练

28

??综合训练

28

合 ???计:

116学时

4.编写课程标准

于2011年10月至2011年11月结合我校机电专业办学特色和课程培养目标完成课程标准的编写工作。

5.开发电子演示文稿

在完成课程标准(初稿)的基础上按照纲要和项目教学特色于2011年11月至2012年4月开发编写出课程电子演示文稿。

6.开发课程项目教学电子教案

在完成项目主体材料后,按照项目教学特色于2012年6月至2012年8月完成各项目教学电子教案设计。

7.课程项目教学材料完善及成稿

于2012年6月所有相关材料成稿,即: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标准;《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电子教案

《钳工》实训引导书;《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校本教材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课件;《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试题库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教学视频库

8.课程全面实施

于2012年9月开始陆续全面推行课程并进行不断总结问题、更新调整内容,增强理论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常识的能力和独立动手完成任务的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