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普法宣传活动总结

活动时间:2020年7月3日
活动地点:澳门新葡萄京开户注册
参加人员:全校师生
主讲人:许晓娜

为使学生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的目的,提高法律意识,我校开展了《携手民法典,方便你我生活》的主题教育活动。密切结合学校实际借助广播会的形式,加强全体师生的民法意识。现将此次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民法典》的重大意义
民法典于2020年5月28日15时08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2879票赞成、2票反对、5票弃权,高票表决通过。这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保障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的到来。
民法与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民法的精义及规则,既是人类社会千百年生活结晶,也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时代精神。为切实推进民法典学习宣传实施,澳门新葡萄京开户注册迅速行动,把《民法典》列入重要宣传内容,开展专题讲座活动,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民法典》的学习氛围。


二、青少年学习民法典的意义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抓好青少年“关键时期”。将民法典的宣传教育融入广播会,就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民法典的内容
民法典与大家的日常生活非常紧密,它对大家生活规定的十分详细。例如,现实中因救人反被告上法院,导致大家不敢扶、不愿救。《民法典》明确规定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
总则编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目的,体现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鲜明中国特色。结合疫情防控进一步完善监护制度。
《民法典》首创了人格权独立成编的立法模式,是此次立法的最大亮点。人格权是民事主体最基本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格权的内容、边界和保护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凸显“人的价值”,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
个人信息保护是互联网时代最大的法律问题之一。《民法典》强化了对隐私权和个人信息的保护,规定国家机关及工作人员负有保护的义务。
在总结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规定了性骚扰的认定标准,以及机关、企业和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均是侵害他人的人格利益,《民法典》明确对自然人肖像权和声音的保护。

四、结束语
此次《民法典》的宣讲活动,有校领导的统筹安排,教务科、德育教研室、学生科、团委及组宣科全力协作,实现了《民法典》宣传教育目的。
德育教研室
2020年7月8日